一周前拿到的:
official site:
使用时间:一周
使用范围:佩戴硬件(手表),体验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BS client)
Overview
手表部分只负责数据采集,传输和充电需要连接电脑或者手机(蓝牙)。电池可以连续用4天,数据分析在server端,结果显示放在浏览器上。防水。
1.用户购买的motivation是什么?
两点,首先是好奇,对自己身体健康程度和关键生理指标的好奇。受限于测量设备缺乏通常很难拿到自己在这方面的数据。其次是希望能改善自己的
生活质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第一点需求是容易满足的,测量+可视化即可。第二点是区分度比较大的一点,怎么样把数据以用户读得懂的形式给出,从不同侧面满足用户了解自身的需求,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用户完成难度适宜的任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数据的可靠性,sensor 需要calibration或者validation的过程。
2. Basis测量什么数据,做了哪些处理分析?
a. 心率,硬件上更新频率为~1次/s。
查看历史数据sample rate: 30s一个采样点,其他生理指标基本相同。
b. 运动姿态,可以区分静态、行走、跑步三种姿态。不知道是否区分平躺,站立和坐。
c. 皮肤温度和出汗量。
d. 计步,推算出的卡路里消耗。
3. 有哪些数据分析功能?
a. 睡眠细节,各个阶段的时间,被打断次数。如何判断哪个阶段是个问题。给出睡眠质量评测分数。
b. 纵向历史数据对比,以天为行,以每个时间段的某项生理指标为列,画出的pattern可以清楚的描绘变化规律。
c. Activity分析,把每天按照收集到的信息按时间段分成不同Activity,包括走路,跑步,睡眠这些特殊事件。也会给出每一天的概况。
4. 开放性接口?
The official site said (from Q&A part):
No...
We will be building API functions so you can retrieve your
data anytime.
Our focus at this point is providing key metrics that we
feel are relevant
and actionable for the majority of people.
We know certain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diving deeper and
we are exploring opportunities to allow this type of access.
5. 不足
睡觉时佩戴多多少少会影响入睡,块头略大而且测量心率需要绑的比较紧。硬件外观不够好看。跑步时候心率监测容易失效,这个不是我一个人的抱怨,我看网上不少评论提到这个。
总结
与诊断级别的监测不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用户不希望照片一样搜集数据信息(海量的信息反而容易让用户失去耐心,迷失于大量数据),往往更关心一些结论或者介于结论和原始数据之间的中间结果。所以展示结果的方式以及处理分析数据的算法是关键。
如心率趋势/均值,睡眠质量。由于数据和信息由用户直接阅读和使用,真正的问题变成了如何挖掘用户在数据可视化和信息抽取方面的需求。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很难评测,由于数据无法导出所以不太容易模拟他的核心算法,但感觉模型不是太复杂(简单的classification/regression)。
能直接读懂的地方要做量化,很难读懂的地方需要用图标方式展示。一个Trade-off是在数据保真度和易于理解程度上。
硬件方面可靠性很重要,软件方面易用性和美观很重要,说白了真正跟用户打交道的地方都需要包装。软件界面方面可以借鉴的地方很多,特别是我们的历史数据查询功能实际上跟Basis完全重合,可以参考其界面设计。
Reference